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非洲為何會成為世界最落后的地區?我們看看這里的地理環境到底怎么樣
所謂的“黑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積大約為2070萬平方公里,占據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因為這里的主要居民都是黑種人,因此被稱為“黑非洲”。在歷史上,黑非洲的文明發展程度一直比較低,只是東非高原和西非出現過較為古老的松散國家。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黑非洲國家并未實現集權,因而被殖民者輕松擊敗,成為了西方殖民者發展的墊腳石。那么,黑非洲的文明為什么發展如此滯后呢?我們要從地理環境上去分析。
一,非洲社會進化出現惰性
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提出了“挑戰——應戰”模式來解釋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對人的刺激和人對人的刺激統稱為挑戰,把人對自然挑戰的反應和人對人挑戰的反應統稱為應戰。”他認為,挑戰必須適度,挑戰太大,使得古人類難以接受挑戰,使得挑戰難以成功;挑戰太小,使得人類不會去挑戰,使得文明不會發展。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但是沒有遷徙出非洲的人類,卻因為這里的自然環境太適合原始人類的生存而沒有做出太多的挑戰。在熱帶雨林地區,這里終年高溫多雨,不適合人類文明的產生,但是卻適合原始人類的生存。這里水果等食物充足,原始人類能夠輕松獲得食物,因而不會主動去發展農業,也就不會產生村莊和城市,更不會出現國家。
非洲氣候
在熱帶草原地區,由于大型的動物資源豐富,使得這里的古人類只需要射獵就能夠生存。因此,熱帶草原上的民族長期處于漁獵、游牧階段,難以過渡到文明社會。而熱帶草原大約占據整個非洲的三分之一。因此,大部分黑非洲都是因為其環境給原始人類造成的挑戰太低,導致非洲的人類出現了惰性,其社會進化也嚴重滯后。由于長期處于原始狀態,非洲人類的一些重要指標也嚴重低于遷出非洲的人類。
黑非洲對古人類帶來的挑戰太低,使得黑非洲難以出現原生文明。黑非洲在古代曾經出現過努比亞、阿克蘇姆、加納、馬里、桑海、剛果、津巴布韋等國家,但是都不是原生文明,而是在北非西亞文明的刺激下產生的國家,而且出現時間也非常晚。
世界智商平均水平分布
而北非地區卻是相反的例子。北非地區,在6000年前出現了環境惡化,這里的草原退化為了沙漠,使得這里的古人類難以獲得更多的食物。于是,尼羅河一帶的人類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不得不大規模種植莊稼,發展農業,接著是人口大規模增長,出現了村莊和城市,最終出現了國家。可見,古埃及地區給人類帶來的挑戰是適當的。
二,黑非洲的地理環境比較封閉
縱觀世界古代史,我們就會發現,越是孤立、封閉的地方,文明發展越慢。古代的北非、歐洲、亞洲是聯系最緊密的,因此文明的發展程度最高。如歐洲文明,并非是原生文明,但是它和西亞北非的聯系十分緊密,使得歐洲文明的發展程度非常之高。而美洲、澳洲都因為孤立存在,沒有和其他大陸有聯系,因而發展十分落后。非洲,也是同樣如此。
黑非洲距離世界古文明的中心——西亞北非非常近,但是之間卻隔著撒哈拉沙漠。原本的北非地區是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但是在6000年前,由于地球氣候變遷,使得北非的降雨量逐漸減少,形成了撒哈拉沙漠。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撒哈拉沙漠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黑非洲和北非地區的交流,使得古埃及的文明難以對黑非洲產生重要的影響。
非洲的沿海地形也非常不利于對外交流。非洲的海岸線非常直,缺少缺少天然的優良港灣、岬角、半島,附近的島嶼也十分少。整個非洲的海岸線長度為30500公里,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只有海岸線1公里,是各大洲最低的。海岸線平直,導致港灣稀少,而浪花很大,許多河口被沙洲堵塞。同時,非洲西海岸向南吹的信風,以及向低緯度流動的寒流,使非洲西海岸的居民無法靠簡陋的獨木舟逆風北行。
黑非洲地區和外交交流最方便的地區是東非地區。這里位于尼羅河的上游,能夠較多接觸到古埃及文明,黑非洲古國努比亞就出現在蘇丹一帶。東非地區海岸和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因而能夠較多受到西亞文明的影響,歷史上的阿克蘇姆王國就是在西亞文明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同時,因為印度洋洋面上有規律地交替變化的季風和洋流,也使得東非的居民能夠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進行交流。
西非地區,就只能通過穿越撒哈拉沙漠上的綠洲道路和北非取得聯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聯系,才使得西非地區也成為了黑非洲文明的一大發祥地,出現了加納、馬里、桑海等王國。
阿克蘇姆王國
而非洲的中南部地區,又被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隔絕,因而和外界的交流更少。非洲古文明的分布非常有特點:越北的地方,文明程度越高,越靠南的地方,文明程度越低。在中非一帶,直到14世紀以后才出現了剛果、津巴布韋等初級文明國家。而南非地區在葡萄牙人到來之前一直沒有出現本地文明。
三,非洲的氣候使得文明難以持續發展
一個字總結非洲的氣候,那就是熱。非洲是唯一被赤道橫貫中部而過的大陸,這使得非洲氣候和自然景觀呈帶狀分布并對稱于赤道,其熱帯地區特別廣大,成為世界唯一的熱帶大陸。其中中部是熱帶雨林,兩邊是熱帶草原,南北分別是熱帶沙漠,都不利于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其共同阻礙因素就是氣候炎熱。
首先,氣候炎熱,增加了人類和牲畜的生存難度。在高溫環境下,非洲的蟲類和病菌十分活躍,蚊子、萃萃蠅、黑蠅、蝗蟲、白蟻等繁殖迅速,這給人類和牲畜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根據研究,非洲古代人類的平均壽命很低,其長壽者也僅是30到40歲,這使得非洲難以形成人口密集的聚落。在濕熱地區,由于萃萃蠅的肆虐,使得牛、駱駝等大型牲畜特別是牛難以生存,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其次,高溫加快了細菌分解腐爛植物和腐殖質的速度,使得這里的土壤不易保存肥力和水分,導致非洲農業嚴重落后。根據考古發現,非洲的農業起源不晚于北非西亞,但是卻一直停留在刀耕火種等低級階段。非洲土壤貧瘠,使得這里的人類不得不長期沿襲“休耕制”,即耕種二三年后,就放棄此土地,重新開墾新土地。這種不斷遷徙的農業制度,也就難以積累社會財富,難以推動文明的持續發展。
非洲古國分布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農業都是基礎。由于農業發展的不穩定,使得非洲的文明古國也極不穩定。古代東非的努比亞、阿克蘇姆王國,西非的加納、馬里、桑海,以及的中非的剛果、津巴布韋等國,其農業都得到了發展,出現了一些水利工程。但是,其國家的財富來源主要還是依賴于商業,這里的黃金、象牙、香料等資源豐富,黑非洲也一直是“黃金國度”。但是商業的繁榮并不能長期支持文明的發展,當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切斷他們和北非的貿易線路后,他們就走向了衰落。
津巴布韋遺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非洲國家紛紛獨立。但是非洲的自然環境依然在影響非洲的社會發展。非洲的許多地方依然處于低級的原始部落狀態,而非洲黑人由于在歷史上缺乏國家管理的經驗,因此也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帶動下,非洲國家能夠向其他國家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和經驗,但是由于非洲的人類長期與世隔絕,導致其腦力勞動具有明顯缺陷,因而也難以向世界學習。從這一點來看,非洲還要長期處于落后的狀態了。
日期:2023-8-30 14:38:33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忻州市的區劃調整,山西省的第10大城市,為何有14個區縣? (2023-8-30 14:35:40)
F組最終排名-斯洛文尼亞三戰全勝和格魯吉亞攜手出線 (2023-8-30 14:25:46)
全國各省代表性飲料分布圖 (2023-8-30 14:21:29)
云上郴州三維VR地圖今日發布 動動手指便可云游郴州 (2023-8-29 14:41:41)
鄭州539座公廁24小時開放!打開小程序一鍵找公廁 (2023-8-29 14:14:4)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