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韶關本地客家文化
南嶺走廊(粵北、湘東南)居住著眾多相對于"中心"之中原漢人來講位于"周邊"的客家人,但在南嶺本地族群中,客家人作為漢族又成為南嶺走廊的"中心"是客家人,這是由古代客家人定居造成的,并成為現在的土著。
韶關位于南嶺山脈的南麓,屬于粵北地區,是廣東北大門,本地族群是客家人,古時和現時的客家人占絕大部分,比例高達80%,屬于客家地區之一,客家文化濃郁,是韶關的主流文化,是我國內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客家七星之一,被稱之"客家吾州","嶺南客州","客家礦都","川北客鄉",是閩粵贛客家大本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韶關方言分布地圖。從客家方言分布,便可知韶關客家人口分布之廣。參考資料:廣東省的漢語方言區劃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 中國語言地圖集[M]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1987:B13.
韶關以客家方言為主,粵方言次之,瑤族、畬族等少數民族內部交流還保留著本民族語言。
境內通行的漢語方言主要有客家話、粵北土話、廣州話、西南官話、湘語。各方言的分布大致與周邊的方言環境相一致。客家話是韶關市第一大漢語方言,這與市境固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和長期與其周邊的客家地區贛州、惠州、河源等地密切往來有關。西北邊鄰近湖南,故市境的西北部樂昌地區有官話、湘語。南邊的廣州主要講粵語,受現代“移民”的影響,抗戰時期廣州淪陷,韶關作為戰時省會,珠三角難民的北遷,大批逃入韶關境內, 僅市區,人口就從幾萬人一下子增加到24 萬人。光復以后,大部分逐步回遷 原籍,但也有部分在本境安居落籍。今我市各地操粵語的居民,相當部分即那時流落粵北的后裔。
韶關方言以客家方言為主,廣大城鄉普遍使用,并成為瑤族與當地漢族進行語言交流的工具。韶關市區、樂昌市區由于抗戰時期粵語的傳入及80年代以后粵語的流行滲透,部分年輕人以說粵語為榮,使這一帶區域成為客粵方言區,但相較于珠三角北來的"韶三代"的粵語而言,口音還是帶有客家腔調。
韶關客家也有遷徙四川的,其中朱德元帥是祖籍韶關乳源的客家人。清初,"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對粵北地區的南、韶二府影響極大。樂昌縣地通湖南入川大道,廣、惠、韶各處之人,由此過境者甚眾。另一路由南雄度嶺, 北抵江西 南康,亦可轉湖南達于四川。因遷走民戶太多,樂昌、仁化等縣一再張貼告阻。而移民浪潮終不可遏,逐隊人川的仍絡繹不絕。 廣東移民分布于四川127 個府州縣境。 已知本境內的移民, 丘姓和標下李姓。在川廣東客家人的移民會館,多以南華宮命名,供奉六祖慧能像,以表明他們是韶州客家的后裔。 朱德,原籍韶關乳源。其先祖入蜀,正當這次移民高潮。至朱德,約歷五由本境外遷的移民。
有史料記載,當時客家移民方式中,有舉家一次移民和分批分段移民,移民的信息是通過同族的血緣關系和同籍的地緣關系而傳遞。當某家人或某地人在四川的某一個地方落戶后,就會不斷吸引來原籍的同族等新的移民群,在新的土地上聚族而居,聚籍而居。據調查,今儀隴縣的客家人多半是來自粵北韶關地區。朱德故里儀隴縣馬鞍鎮的客家人,大多數是從今乳源、樂昌一帶遷去的。至今,許多人鄉音未改,仍能說一口韶關話。儀隴客話可以看作是韶關話在四川儀隴縣受到西南官話影響形成的地域分支,儀隴被譽為"川北客家勝地,朱德元帥故里",盡管與韶關相隔千里,但相互之間用客家語交流還是可以的。
粵北地區方言復雜,客語是當地最為通行的漢語方言,客語分布面很廣,使用人口眾多,傳入粵北時間長,并在粵北分化出兩大方言片——粵北片、粵臺片韶南小片。粵北地區(韶清兩市)共20個縣市中,粵北片占了10個縣市,粵臺片占韶南小片3個縣市。其中粵北片客語與湘方言、官話方言區接壤,近代還有廣州粵方言島分布,語言存在相互影響,與粵臺片客語存在一定差異。
粵北客家分布境域幾乎與古代南、韶二府治轄范圍相同,韶關客家名人輩出,近代涌現出鐵軍創始人張發奎、抗日戰神薛岳等杰出代表,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日期:2021-3-30 14:31:54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2020年版《廣東省地圖集》發布 (2021-3-30 14:16:26)
陜西省地域劃分 (2021-3-27 14:20:38)
掃碼就能找廁所 寶雞市公廁電子地圖上線了 (2021-3-26 14:34:34)
只有一個陸地鄰國的國家,不少都是發達國家,中國附近就有一個 (2021-3-26 14:19:17)
關于世界上9大有爭議領土的事實 (2021-3-26 14:5:45)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