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路帶共同體·太平洋50國:不呼國(斐濟)沒有癌癥的斐濟時間
新西蘭北部有一段長達2500公里的海洋結構,系太平洋板塊俯沖印度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新西蘭等)所致,新舊兩道長長的海嶺夾一海漕,形成一神似“口腔+呼吸道”的特殊形態。
《三國志》不呼國(斐濟&湯加)之“呼”:太平洋上的“呼吸道”結構
《三國志》稱這一結構為“呼”。這一“呼吸道”海底結構在最北部的咽喉部位隆起有斐濟、湯加兩大島組,其中斐濟島與夏威夷大島相當,斐濟10388平方公里,夏威夷大島10458平方公里。斐濟群島約為1.8萬平方公里,夏威夷群島1.68萬平方公里,而且斐濟群島更為積聚,呈匯集的圓餅形分布,這一形態我們在“不斯國”、“不彌國”已有提及,這里《三國志》亦以“不”表示,代表斐濟大島及其附屬島嶼在茫茫太平洋上難得的體量和積聚。此即《三國志》“不呼國”的主體領域,此外還包括此一“呼吸道”結構上不遠處的湯加群島,湯加群島總面積約0.75萬平方公里。
《三國志》不呼國(斐濟&湯加)及南太平洋上的航行
斐濟(Fiji)系湯加人對斐濟大島維提島(Viti)的“方言”讀法,都是“大島”的意思,略同于不呼國之“不”。湯加(Tonga)的意思“向南”或“下游”,似乎表示其由北方或東方而來;一說表示是“圣地”或“神島”,湯加處于斐濟東側,日出之地,言其“神圣”或本于此。國際日期變更線也恰巧經過湯加東部。
1947年海爾達爾一行6人,101天駕駛原始木筏太陽神康·蒂基號行進8000公里,由秘魯海岸抵達太平洋中部
考古研究顯示5000多年前斐濟便有南島人居住,約3500年前美拉尼西亞人來到此地,2500年前人們才開始由島嶼沿海向內地遷徙,此一變遷或與3000到2500年前的全球氣溫驟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湯加的遷徙定居史與斐濟相當但略晚。值得注意的湯加神話中他們的祖先是太陽神康·蒂基,傳說他從大洋東岸乘坐木筏追隨太陽的移動(由東向西)而來,這與南赤道暖流方向一致,但卻無法得到考古學的支持,考古現實湯加、斐濟均為南島文化,均肇始于“斯馬國”一節我們提到的俾斯麥海拉皮塔文化。
湯加是太平洋島國唯一的君主立憲國家,圖為加冕禮現場
但太平洋上的航線顯然是復雜的,甘薯在太平洋廣泛存在但卻起源于美洲而非亞洲,這似乎表明太平洋與美洲的交流也是確定無疑的。1947年,海爾達爾為了驗證湯加神話中的“民族東來說”,其用9根原木制作的原始木筏便命名為康·蒂基號,木筏由秘魯(即《三國志》烏奴國領域)出發,101天后自然漂流至法屬波利尼西亞東部土阿莫土群島。他表示:“我們應該相信,古人的智慧和現在的我們不相上下,再加上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考慮到這一點,無論他們完成了什么奇跡,我們都不必驚奇。”
斐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癌癥的國家,“斐濟時間”放松的生活節奏或是原因之一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權歸汶山老師所有。汶山老師變賣家產十年閉關方有上述成果,現網絡公開,轉載或使用成果時請給予必要的說明和尊重。汶山老師,古漢語學家、歷史地理學家,組織并主持有中華字熵、中華文鑒、中華論語重譯、古代萬國數據庫等項目。
《三國志》西太平洋島鏈航線最新研究成果展示
《三國志》“二十四辰國”&“二十二奴國”最新研究成果展示
文化自信,學術自信,路帶共同體必修,了解“一帶一路”,學習“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文化強國2035”貢獻力量,敬請持續關注。
日期:2021-2-8 14:11:11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河西走廊五市市區:武威最方,張掖最濕潤,酒泉和嘉峪關靠得最近 (2021-2-6 14:32:13)
黑龍江一市被雞西“相中”,有“焦煤之都”的稱號,有望“聯合” (2021-2-5 14:42:16)
每年巨虧的高德地圖為何還沒被阿里拋棄,是阿里在用愛發電? (2021-2-5 14:4:56)
安徽省城市綜合排行榜:地級市必須減少 (2021-2-4 14:58:45)
1個縣5個鎮,四川丹棱縣究竟有多小? (2021-2-4 14:18:15)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